photo.jpg

森CASA內湖店,日本京都工藝達人八木隆裕(右起)、松林佑典、辻徹。 王騰毅/攝影

日本傳統工藝是一座由職人代代相傳、洗練沉積而成的時光寶山,幾十、幾百年不間斷手工製作,而應該落實日常的生活器具,來到現代卻被束之高閣、不受年輕人感興趣,京都經典老鋪「開化堂」、「金網つじ」、「朝日燒」、「公長齋小菅」的四位新一代職人們,5年前齊聚,從年輕人接納度高的「咖啡」下手,將百年溫度如手沖咖啡般緩緩注入質感道具中,12月1日至31日於森/CASA門市舉辦「京職人.咖啡器.茶道具展」,現場將盡覽京都四大工藝年度新品、品嘗咖啡煎茶、聆聽職人們的工藝故事。

9155_430d7dc0a73ada3b156581029365e1ca_o.jpg

<京都開化堂茶罐 >

四位當代職人分別是京都百年茶筒老鋪「開化堂」第六代八木隆裕、京都千年編織工藝「金網つじ」當家職人辻徹、400年「朝日燒」第十六代職人松林佑典及百年竹製工藝「公長齋小菅」小菅達之,11月底難得齊聚台灣、造訪森/CASA南北據點,現場手沖京都咖啡,生活道具迷、咖啡愛好者不容錯過。

DSC04411.JPG

森/CAKA台中店  。

四人年輕朝氣、個性有動有靜,談起工藝傳承卻絲毫不輕浮,花上數年時間將各自的工藝本領及美感哲學融入咖啡道具,過程繁複耗時,只為呈現完美面貌。像是「金網つじ」辻徹挑戰以傳統金網編織技術,透過保溫性佳的紅銅線編出濾杯,而「開化堂」八木隆裕則將茶筒巧妙製成咖啡下壺,兩人前前後後與咖啡達人耗時4年、嘗試10個版本,好用、美味、美感才終於到位,呈現在眾人眼前。

「朝日燒」松林佑典接手後不只能打造高雅簡素款式,還走出傳統框架,利用年輕釉色、陶土基底、茶湯呈現及手握觸感,設計出獨一無二的茶碗及咖啡杯。至於「公長齋小菅」小菅達之則跳脫傳統竹器編織手法,大膽以整面竹片烘折出摩登點心盤。

ImageHandler3.jpg

朝日燒-松林佑典 。 

07(1).jpg

森/CASA總監毛鈺婷分享,森/CASA一直以來都希望世界經典設計都能融入日常生活中,與這些京都職人們的信念不謀而合,「我們不希望它們在博物館裡,我們希望它在你生活裡」。

 

展|京職人.咖啡器.茶道具展 
時|2017.12.01-12.31
地|
森/CASA 台北 02-87738951 誠品敦南店B1
森/CASA 台中 04-22262157 台中市西區五權路4號
森/CASA 台南 06-2227672 台南市南區金華路二段324號

 

文章來源: 聯合新聞網 : https://udn.com/news/story/11319/2836515

採訪 沈佩臻

圖片來源 https://travel98.com/article/8248

圖片來源: http://moricasataiwan.blogspot.tw/2015/11/oro-bailen-casa.html 

圖片來源: http://moricasataiwan.blogspot.tw/2015/11/oro-bailen-casa.html 

 

文章標籤

mangonig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文 蔡奕屏 •  編輯:卡納呱

   講到金澤的工藝,腦中總能浮現出多種金澤馳名的工藝:金箔、漆器、九谷燒、加賀友禪染、加賀水引等等。如果說,金澤有一個輪廓的話,那麼加賀藩的歷史與遺跡會是輪廓的掌紋,而眾多精緻工藝的歷史與文化,就是堆疊出金澤那襲氣質的養分。

金澤21世紀工藝祭之宣傳圖片。圖片來源:金沢21世紀工芸祭官方網站。.png

(金澤21世紀工藝祭之宣傳圖片。圖片來源:金沢21世紀工芸祭官方網站。)

          這是個工藝的城鎮,這裡生產著許多精緻的工藝品,這裡也透過祭典的方式歡慶與省思工藝。「金澤21世紀工藝祭」(金沢21世紀工芸祭),前身是「かなざわ燈涼会」(2010-2015),去年2016年時,轉型為第一屆的「金澤21世紀工藝祭」,今年,則迎來第二屆的工藝祭。

        第二屆的工藝祭延續了去年的五大類活動:結合餐廳大廚與當地工藝家的「趣膳食彩」餐會、讓參與者體驗茶道文化與工藝的「金澤味蕾茶會」、培養未來工藝家的體驗活動「金澤未來工藝部」、在金澤特有的傳統町家中欣賞工藝作品「工藝迴廊」、還有在金澤藝術空間的散步巡禮。除此之外,再加上於金澤21世紀美術館舉辦的「工藝建築」展覽、還有邀請國際大師的工藝研討會與演講。

        今年,整個展覽的時程長、所涵蓋的地理範圍也十分廣大,沒能一次逛完所有地點、以及拜讀所有的細節,以下主要僅以「金澤味蕾茶會」與「工藝建築」展覽兩個部分,和大家分享。

38325971772_0fd83e955a_o.jpg

由點到線、到面的認識工藝——金澤味蕾茶會

        由於金澤過去的歷任藩主都致力於推廣茶道,因此金澤地區的茶道文化相當繁盛,除了上層階級之外,17世紀時,喝茶的文化也普及到一般的市民生活中了。而至21世紀的今日,金澤仍留有許多茶室,也不時有許多茶會、品茶的活動與體驗在城鎮裡發生。

        在這次的工藝祭中,主辦單位特別媒合了許多有著豐富茶會經驗的茶室、以及收藏舉多工藝器皿的藝廊,共同舉辦「金澤味蕾茶會」。讓參與茶會的觀者,能夠在茶會中不僅僅只是欣賞器物本身,而是在過程中,認識工藝在日本茶道文化裡所扮演的角色。

        而我,很幸運的參加了其中一場舉行於「石黒商店」的「十間町五三茶会」茶會。因為是初次參與日式的傳統茶會,所有的一切都是新鮮而期待的。不管是觀察著身旁日本人參與者穿著和服的敬重心情、或是發現以扇子做為主客間的結界、大夥對於茶會上字畫與植栽的欣賞、事事鞠躬的禮儀、對於茶具與香具的敬重與鑑賞、從和服裡抽出的食用和菓子的和紙與竹叉、或是茶會主人們準備抹茶的過程。這一個飽含著深遠文化的「一期一會」儀式,每一個細節都令人印象深刻。

        於是,對於日本工藝的認識瞬間立體起來:從一個一個茶會的飲茶道具,連接到一連串茶會的流程軸線,再到一張由茶文化與工藝交織的面。也就在剎那中會發現,日本工藝不僅僅只是單個單個妝點生活之用的道具,而是透過各種傳統文化的延續與推衍,融入在日本人的生活當中。

26596221359_a761f313f6_o.jpg

(茶會之側拍。照片來源:Muse Chang提供。)

回歸最原初的工藝——工藝與建築展

          在金澤,這個留有許多四百多年傳統建築的地方,工藝與建築的界線是模糊的。那些十六世紀所遺留下的建築們,只是單單的建築嗎?還是也是工藝,或是藝術?而到了21世紀的當代,大家討論到工藝時,常常都只會將其與藝術、與設計並列思考,但有沒有可能從建築的角度來思考呢?這樣一來,是不是更能促發我們思考「製作」(作り方)的新可能?21世紀工藝祭的大展,即以「工藝建築」為主題,就試圖從建築的角度,模糊工藝、建築、藝術的區別與藩籬,來重新審視工藝、解放工藝。

38301730116_0e7eb5c83c_o.jpg

「工藝建築展」位於21世紀美術館的地下室,一走進會場,即可以看見許多垂掛的巨型紙條,羅列著許多對於工藝與建築各種面向的思考。而再往後,則是有許許多多像是工藝品、又像是建築的作品。有的是建築家的創作、有的則是工藝家與建築家聯手合作的作品、有的又是工藝家單獨完成的創作。每一個作品,都圍繞著工藝與建築,進行不同觀點的叩問與激盪。

38301738856_db1094a20f_o.jpg

38301757376_ed4b6a203a_o.jpg

結語

        從「金澤味蕾茶會」、「趣膳食彩」餐會的活動中體驗工藝的實用性與生活性;再從「工藝迴廊」的工藝作品巡禮中欣賞工藝的藝術性;最後再在「工藝建築」展覽裡以建築的角度思辨工藝、解放工藝。

        金澤21世紀工藝祭讓我們看到了工藝的不同面向,並督促著我們重新思考工藝的定位,整個工藝祭也不斷預告著,明年金澤即將舉辦的「2018年金澤東亞洲文化城」(東アジア文化都市2018金沢),屆時將會展示工藝更多的多元性與可能性,要請大家拭目以待。

金澤21世紀工藝祭之宣傳圖片。圖片來源:金沢21世紀工芸祭官方網站.png

【金澤21世紀工藝祭】(金沢21世紀工芸祭

屆數:2017年為第二屆(2016年為第首屆)

時程:20171014日至20171126

活動範圍:金澤市內及近郊

活動規模:超過七萬名參觀者(2016年統計數據)

主辦單位:金澤市金澤創造都市推進委員会

官方網站:http://21c-kogei.jp/

 

文章標籤

mangonig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訪撰稿 : 卡納呱

C_JpQoyUMAIKarf.jpg

      工藝的推廣我們常想到的不外乎是展覽、工藝實地導覽參訪、平面書籍雜誌、還有近年來非常流行的觀光體驗行程。在影像推廣上,火紅的youtube或各大直播、社群媒體平台也有大量的嘗試或質量非常高的作品,但呈現方式幾乎都是採紀錄片或者新聞採訪的視角。2017121日,於台北的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日本電影傳產デンサン的台灣的首映是第一場也是唯一的一場,該部電影首次在台灣公開電影「傳產」(導演:大佛兄弟() 執行董事 金森正晃)是以富山縣高岡市為背景架構,描述為傳統產業開創新路的故事。金森正晃導演曾多次來台灣,此次也親自於首映會場,與大家交流高岡工藝的種種,與自己對於在地工藝發展的使命與期望。高岡的所在富山縣近年相當積極地於台灣推廣工藝活動,今年第一家高岡市知名的工藝品牌能作直營門市也於台灣開幕。

img01.jpg

整部電影故事背景在日本富山縣高岡市

          男主角久遠茂在父親幸三郎經營的鑄造工廠工作,但茂與幸三郎總是在吵架。幸三郎注重遵守傳統;茂則一心想藉由高岡製造向世界挑戰。頑固的老爸與對製造業的想法逐漸膨脹的茂,兩人之間意見無法妥協,只有徒增的摩擦與煩躁。另一方面,來自東京、在富山縣高岡市的設計事務所上班的片折惠水,是個夢想成為產品設計師的 30 歲輕熟女,多次挑戰設計比賽但結果卻是…….。雖為了追尋夢想而來到這人生地不熟之地,但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惠水深受挫敗而感到氣憤。這樣的茂與惠水,在製造重鎮—高岡相遇後,將如何與從事製造的夥伴們,共同開創一條屬於自己的傳統道路呢?

img02.jpg

 

img04.jpg

 

content_3880904fecf65fc114b3771afc9a5e4dca233004.png

 

【導演 :金森正晃】

       金森正晃導演早年是一個攝影師,因此常在許多工藝家和當地製造業廠商間游走採訪,但後來決定自己創業,成立大佛兄弟電影公司。高岡是一個位於日本北陸地區的臨海小地區,人口僅僅17萬人的小都市,但是這樣一個小地方卻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工藝與文化財。以金屬製造業聞名於日本,自400年前起就開始了銅鋁的工藝製造業,至今傳統工藝技術精良,受到國際肯定,知名的的西班牙聖家堂的那口銅鐘的維護保養,都交由高岡市這裡來維護整修。除了金屬產業之外,高岡市在玻璃、塑膠、紙業加工能裡也有很多領先的工藝技術。

33053.jpg

content_25f0863e1ba66ef52ac1586ecde0b9bf4aaf2144.jpg

      當地除統的工藝製造業的性質,固然每個製造單位擁有高超技術,但是普遍來說,當地人對於自己的工藝並沒有很大的信心,也認為守護傳統的工藝製造業,是一種落後的象徵,對於此出身於傳統工藝世家的金森導演非常有感觸。但金森導演希望能夠透過自身能力讓高岡身為工藝人感到驕傲。

        導演舉例 : 我們傳統使用的原子筆由比羅拉斯洛於1930年發明,自今其實也已經有80年歷史,這80年來原子筆產業經歷許多變革,從單純的三色筆到2010年開始出現流行的擦擦筆,雖然外表和功用出現許多轉變,但是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比一個精良,一個比一個實用,並且設計更為精美的產品。因此所謂的工藝製造業,是一個「溫柔體貼」的產業,它不但讓我們生活更便利,更也讓我們生活能夠更美好,是一個能讓人微笑的產業,而我們該為此而感到驕傲。

33062.jpg

      金森導演說 : 由於電影的發行,已經在日本當地巡迴播映多次,主要地點在各地學校與企業,透過每次播映,除了改變當地對於工藝產業與工藝革新的積極性,更也在各個層面開始影響到其他人。比如當地合唱團比賽也開始用電影當中片尾曲當作合唱比賽歌曲等…..,透過電影方始開始讓更多人關注這樣一個議題。希望以這樣方式能夠傳達給更多人。

       高岡當地在產業革新上也是有許多的挑戰,電影裡的作品苔癬刺蝟,以銅為刺蝟身,背上是一個小苔癬植栽,在日本與當地來說,這樣作品的改變是與傳統不大一樣的,對他們來說這已經是一種革新,一個創新的作品的出現,勢必夾帶是一個牽扯到各個層面的產業鏈。比如產品設計師、模繪製人員、鑄造工藝、金屬著色、產品銷售端的門市等,其實缺一不可。一項創新需要一個集體意識的認同與教育。

50401_504011_Hedgehog_bronze.jpg

201612071112449054_500.jpg

        目前高岡的產業除了在工藝品上的設計創新外,也開始與其他異業做結合。比如能夠運用在復健醫療器材的夾板等。面對日本與世界經濟的挑戰,目前原物料價格飛漲,當地職人高齡化導致的後繼者不足,日本人生活的極度歐美化,都會導致一個工藝產品,在銷售上的影響,許多的挑戰將接踵而來,但我們都不會放棄,我們未來希望透過與海外的交流,也就是我們此行舉辦這次活動的目的,能夠帶給高岡當地產業一些新的可能與刺激。能夠在為來準備好接受更多新的挑戰。也是我身為導演的一個相同的挑戰,我們都為保存這400年工藝一 起努力。

 

映畫公式:  傳產デンサン http://www.den-san.net/#page/making

高岡市 :http://www.city.takaoka.toyama.jp/

協助: 富山縣駐台北商務協進聯絡處

部分相片出處 : http://www.den-san.net/#page/making

 

 

文章標籤

mangonig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原文: ARTSY EDITORIAL 。 BY CASEY LESSER 。翻譯: 卡納呱       SEP 26TH, 2017 6:16 PM

  下載.jpg

Photo by Bill Gentle. Courtesy of Helen Levi.

    20179月下旬的晚上,紐約州雷德胡克(Red Hook),布魯克林的陶藝家海倫.萊薇(Helen Levi),正在她光線充足的工作室坐著,一手握著最近才剛完成的馬克杯。在堆疊著作品與陶土材料的工作室裡,早晨陽光乘著窗透了進來。光線下,空氣中瀰漫著一層薄薄的黏土飄塵,屋內到處是工作的桌子和層層的陳列架,放滿了乾乾濕濕陶土,還有半成品與成品的陶器,所有的物品在工作室內層疊坐落著。

 

      「這是我最愛的一些作品,我真的不曾想過,這個喜好會變成支持我生活的一個日常」!! 萊薇對著我這麼說著 !!

 

下載 (1).jpg

Photo by Andrea Gentl and Bill Hyers. Courtesy of Helen Levi.

 

▓第一張訂單

      沒錯 ! 事實上在2017年前的接近四年多的時間裡,萊薇甚至沒想到這個工作室居然還能夠不停地運作並前進著。四年多前,她在紐約其實過著有些漂泊沒目標的生活,雖然當時她已經大學畢業,並且得到了攝影學位,但並沒找合適工作,也曾在餐館做過服務生的工作,在離開服務生的工作時,她剛好看到兩間學校需要一個陶藝教學的職缺,萊薇說「在當時她並有太多的選擇,必須維持生活」。但是就在2013年,在她還是一位陶藝教學老師的時期,一次命運的來到,讓這一切都產生了變化 !!

      2013年時在曼哈頓的一個路邊彈出廣告裡看到一個商店的活動,這個廣告是一個時尚連鎖皮件品牌史蒂文·艾倫(Sloven Alan)的一個行銷企劃活動,艾倫他們有一個新的開店計畫,當時萊薇,覺得非常有趣,決定主動和艾倫聯絡。艾倫先生知道萊薇是一個年輕的紐約陶藝的創作者,在溝通交談後,艾倫立刻要求看看萊薇的陶藝作品。

        在當下萊薇除了開心外,她其實非常焦慮,因為她平常並沒有記錄自己作品的習慣。一回到家後,她立刻開始拍攝她那一大堆的陶杯、陶碗、花器。把這些作品集稍做整理後交給了艾倫先生。艾倫先生看了作品照片後,立刻很爽快的下了訂單!!

        然而這個訂單,就是萊薇的創作生活的開端,它給了現在的一切,有了這個意外的好運,也才有了這一個新的身分與工作。在此時她心中那個創作的星火才開始慢慢點燃~

 

▓得來不易的合作

        從那以後,她的名字只剩下陶胚上的一條線(他的簽名的確像條線),她所做的手作器物:比如源於自然靈感的釉燒器皿、杯子、餐盤、還有用各種不同土質作的絞胎大理石紋花器等,這些作品都是經過重重嚴格考驗、耐心、與反覆實驗與時間,平均每件作品大約都要花7-10天時間晾乾和燒製。

下載 (2).jpg

Photo by Peter Siskos. Courtesy of Helen Levi.

        現在30歲的萊薇作品已經有10個店家長期經營支持她的作品,比如:時尚品牌Need Supply、精品 Totokaelo、布魯克林區的家居品牌Primary Essentials、洛杉磯的家居與男性服飾品牌Individual Medley等,她在網路上和有著大批的粉絲, Instagram上也有149,000個同好追隨者。她為了一些創意發想她也與其他領域的工作者有著合作的關係,從廚師到時尚強人黛安·馮·弗斯滕伯格(Diane von Furstenberg)。就在今年秋天,兩邊合作發表一批新的器物作品,這個合作花掉萊薇的許多時間和忙碌的生活。

 

▓懵懂與摸索日子

       歐柏林大學期間,她主修攝影與數學,當時她回到紐約老家和父母同住,為了要完成學位要求的紀錄片專題作業,她不得不壓縮自己作陶的時間,只能在課餘時間作些陶藝作品,免強能夠持續的接觸這項喜好。 萊薇說 : 20歲初那陣子,其實她真的對未來很徘迴,也找不到未來方向

       在萊薇老家東村,當地社區中心,自她小時候開始,10幾年來一直都有在開辦陶藝課。她從高中畢業後,便開始參加社區所有的陶藝課程,也曾經在陶藝老師休產假的五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在陶藝教室擔任工作室的全職經理。隨然感覺已經有一份類似全職陶藝的工作,但萊薇當時對這份工作依舊還是常迷惘和困惑。其實原因是因為萊薇從攝影專業要轉化到設計陶瓷,這個過程花費了她相當多的時間!!

 

萊薇說:「我當初是真的認為自己未來應該是一個攝影師,打從心裡不認為自己是該離開攝影這個工作」 

       所以每當她想到自己已經變成一個陶瓷設計師時,是一個非常大的轉變,不管在面對作品本身,或是在思考作品的邏輯上都會有所不同。但是過去攝影的經驗,並不是一種負債,反而變成他幫助他工作與美感來源的一項重要資產。

下載 (3).jpg

Photo by James Chororos. Courtesy of Helen Levi.

 

▓創作障礙與行銷

        但另一方面,萊薇也遇到一些障礙,起初開始製作陶瓷的四到五年裡,因為對陶瓷生產沒有經驗,第一次接到訂單的時候,設計圖也因為不了解重新繪製許多次。以前她從來沒有銷售過自己陶瓷作品的經驗,更不用說是像要同時做10幾個相同的陶瓷鍋這樣的挑戰了。

      萊薇除了不停提升自己的製陶技術外,也不忘記要積極地推銷自己,她說 : 要把自己的對事物看法說出來,充分表達自己!! 然後要把自己看法與角度放到裡面去」;這時她又嘟嘟嘴角說 : !! 其實有時候我真的不大喜歡這樣行為。 比如在Instagram上,寫寫自己的一些想法與現況等等的,作些自我推銷,如果我不這樣做的話,創作者其實跟在一個黑暗裡洞穴裡工作其實沒有兩樣

     但換一個方面來說,雖然在社群媒體上建立一個個人品牌非常重要,但是有一個行銷完備的網路媒體品牌,不意謂著你的作品銷售就能夠順風順水。就算有你有一千個人喜歡你貼在FBInstagram上的作品,但也不表示大家都會買它。

 

▓工作室的營運挑戰

      多年來,萊薇透過許多書籍、YOUTUBE和廣告素材得到了許多新的技能,但是當他接到大批訂單時,他還是聘請了模具製造商來教他怎麼生產。對他來說,還是必須要學習甚麼時候應該親自動手,或是甚麼時候根本需要聘請一個專家。

       比如他曾經接過一個蜂蠟燭台的產品製作,當時她為了製作燭台,特別去聘請,布魯克林的蠟燭製造師,來指導關於蠟燭的種種細節,類似這樣的訂單層出不窮,我必須去學習各種不同技能,而不能只單單專注在陶藝技術上。除此之外,萊薇也會和其他異業工作者一起討論學習,比如:設計師Chen Chen 凱˙威廉斯,萊薇和這兩位設計師使用同一個工作室,兩年來他們三人每天一起共用午餐,並且把各自工作上遇到的困難提出來,彼此交換經營上的經驗和想法。

      萊薇沒有任何市場銷售的經驗,但她現在卻必須要銷售自己的作品,但訂價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這時候萊薇以前主修的數學就發會作用了,這讓她對於成本與收益間取得比較合理的估算。她的作品從小的咖啡杯,大約一個38美元(1200台幣)到一個大型作品約190美元(6000台幣左右)價格都有。比較了其他的陶藝創作者,她承認自己的陶瓷器並不是太過廉價,對很多人來說,這些作品就是個高端的象徵,並非人人可以買得起。但萊薇說 : 雖然我不是像洛克斐勒那需要過著奢華的生活,但是這是我的工作,但這工作必須要能夠支持的一般日常開銷才行。在價格上可能較無法妥協。

 

▓訂單的困擾

        在工作室成立早期,她會收到一些花盆的訂單,早期她大約製作需要六個星期的時間,因此假如在製作期,很不巧的她必須去參加一個朋友的婚禮, 這時萊薇就必須放下手邊的工作,然後開始製作婚禮要送給新人的陶瓷婚禮小物,因為這樣反而耽誤的訂單交貨時效。萊薇意識到,如果繼續這樣下去,她勢必會放棄很多的潛在的訂單,也認識到這樣狀況其實在於自己根本沒有能力應付。

下載 (4).jpg

Photo by Helen Levi. Courtesy of Helen Levi.

       萊薇現在的工作室和以前大小差很多。她曾在一個陶藝工作室和10位陶藝家一起租用一個叫做日落公園的空間,更早時,在日落公園工作室之前, 也和好友一起合租一個空間,但當時萊薇可以使用的空間還非常狹小。現在位於的red hook的工作室空間,比上一個工作室要大了五倍。萊薇她說 : 「這個工作室,我是在一個暴風雪的日子開車的時候看到的,我非常喜歡這個空間,當時正在招租,因此當我發現時,我立刻寫了支票把空間訂了下來,因為這個空間非常搶手,我好不容易得到了它,當然我相當興奮和得意」。她接著說:「有些東西就是這樣,就像買一件好的器物,當你遇到喜歡的東西,你必須立刻下手,沒有所謂的正確和最好的時間點」也因此我必須維持我工作室的存在。「對我來說,我不得不去慢慢把自己的空間去擴展和活化」

        為了維持這樣一個工作室和自己的創作目標,因此萊薇必須要有,不同的管道來銷售自己的作品。除了一般的寄賣或買斷零售商合作外,網路銷售、大量製作的訂單也非常重要,另外為了增加收益。也必須讓自己工作室能夠開放給想要參觀與購買的客人,讓顧客可以直接過來當面的交流與消費。她給自己許了個願 : 她希望有一天,能夠不再為了銷售而使用到工作室的空間,專心把工作室當作一個純粹創作的空間。(當然啦 空間還是要包裝作品和寄送啦,這個還好,不會影響我創作)。

        由於工作室目前工作繁雜,所以必須平衡安排一些工作時程,來完成不同性質的工作。比如一個月內有幾個禮拜就是專心的製胚和上釉,但有幾天就必須要安排包裝和寄送運送作品,。利用時程不同,確實的安排每個工作進度。隨然隨著工作量不停增加,萊薇也請了個助手,但是在作品完成流程的一些關鍵動作,比如作品上大理石紋的處理,我一定會保留給我自己,她解釋說 : 這個花紋的處理非常耗時,上釉時也是,但我很喜歡,也很享受!!。對於關鍵的工作上萊薇一點也不馬虎!!

       請一個助手,可以減低她對創作時的職業倦怠感,和創作時的反覆操作的危險(比如因疲憊不小心的受傷,或破壞了作品!! ) 。聖誕新年前訂單往往暴增, 但是萊薇為了要對付類似訂單激增的狀況,在連續製作很多的作品後,她會選擇取消接受訂單,比如在每年一月新年假期後的一個月裡,完全不工作,也不接受任何訂單,讓自己徹底休息放鬆。

下載 (5).jpg

Photo by Atisha Paulson. Courtesy of Helen Levi.

 

▓關於未來萊薇想說

       未來,萊薇想要試驗性創作更多大型的陶藝雕塑品和大件的器物。如果以增長來看,萊薇覺得保持目前的業務量狀態就已經讓他覺得很幸福了。萊薇說 : 我還是不想成為自己工作室的奴隸 ! 但是關於時間管理,對一個陶瓷創作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說是一場激烈的鬥爭 !! 唯有做好時間管理,才有更充足時間來面對這個市場的變化。當業務越來越擴展並且壯大,時間管理的技巧會讓你上癮!!

 

「我工作量很大,但我很喜歡他,這就是我的生活」

文章原文出處: www.artsy.net

 

 

文章標籤

mangonig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