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蔡奕屏 • 編輯:卡納呱
下町,泛指淺草、上野、谷根千、日暮里等地區,有別於東京都市圈裡亮麗的印象,這裡有著獨有的氣氛。江戶時代,這裡是江戶城外,是庶民百姓的居住地,因此是別具生活感的地區。其中,又以谷根千保有最濃厚的下町風情,谷根千泛指谷中、根津、千駄目三個區域,這裡因為躲過關東大地震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空襲的谷根千,保留了許多古老東京的風貌
在谷根千,古老的町屋、寺廟讓這裡有著沈穩的氛圍;而聚集200多家商家的谷中銀座,則是讓這裡也有熱鬧繁忙的街景。傳統又多變的風貌,是谷根千近幾年吸引許多日本年輕人、外國旅客的原因。
♢藝工展,原來是個歷史悠久的社區型展覽♢
在這個風情萬種的街區,每年十月,都以谷根千為據點,再吆喝鄰近的持之端、上野櫻木、日暮里的社區,一同舉辦為期兩週左右的「藝工展」。今年也不意外,十月一日開始,藝工展就登場了,只不過今年活動時間拉長了許多,十月一整個月,都是藝工展的展覽期間。
或許,因為對於展覽的想像不外乎就是在特定美術館或是博物館的室內展覽,有些人會想問,那麼藝工展的展覽場地在哪個美術館呢?答案或許會有點意外,因為這個展覽沒有特定單一的場館,而是一整個街區,都是展覽的會場。
若要說藝工展的來由,就要從幾個社區的主婦(森まゆみ、山崎範子、仰木ひろ、つるみよしこ)開始說起。早在1984年,這四位主婦就一同成立了谷根千工房,甚至發行了地方的雜誌。後來,東京藝術大學的研究所也在此進行地方調查,著手地方歷史與資產的整理與保存。之後,地方居民、東京藝大建築與都市計畫的學生、還有社區上的市民團體,成立了「谷中學校」(1989年),自發的研究關於社區的文化、自然等主題,並舉辦各種有趣的活動。
1993年五月,谷中學校的成員們聚集了社區裡大家的作品,在一間藝廊裡舉辦了「谷中芸工展」,而這就成了「藝工展」的雛形。往後的每一年,便依循第一屆「整個街區都是展覽會場」的核心關鍵字,以同樣的精神持續開展傳承。
谷中學校舊址
♢社區的日常與非日常展演♢
藝工展的官方地圖上,除了強調整個街區都是展覽會場之外,更對於參展的參與者有著這樣的描述:各式各樣的職人、自稱是專家或業餘的藝術家,商店、學生、以及普通人。看起來隨性、又帶著一點逗趣的說明,讓人感受到藝工展親切的氣息。在藝工展裡,沒有什麼知名的藝術家光環、也沒有什麼絕世的作品加持,這裡的概念是「社區裡的人是主角」。
地圖上,更是把各個地點分為有趣的四類:品嚐日常文化之地、個性藝廊、閃耀著技藝的商店或工坊、愛地方之人的活動。以在地為出發點,藝工展希望能夠介紹社區裡的人日常性的創作、日常延伸的表現,也和許多社區內外的人們共同討論這裡的魅力,讓社區內外的人能夠共同瞭解、彼此能有深入的交流。所以在這裡,甚至看似是私領域的自家的玄關,也可以是一個有趣的策展的空間。
從首屆只有十幾個空間的參與,到近幾年近百個大大小小空間的擴大,來訪的人數也越來越多,社區裡原本未知的魅力也漸漸被認識、被發現。
♢讓參觀者在社區裡漫遊與迷路的展覽♢
於是,當我們了解藝工展是一個這樣特別的展覽,沒有碩大的美術館、展覽館,也沒有時麼顯赫的藝術家、明星光環的職人,就可以自然放下了捕捉藝術明星的獵奇心態,而轉換為一種閒適的心情,在悠閒的走逛之下與更多的不期而遇相遇。
不知道是俏皮還是真的很故意,藝工展的地圖在標題上直接寫著「迷路的道路」。不像google地圖般絕對方位的地圖繪製,以及地圖封面的說明文字,都隱晦著說,期待參觀者一手拿著地圖,但又能夠因深入而不時的迷路,以便感受從未有預想的景色。
像是拜訪一個平實的社區,去體驗一個社區如何讓藝術與工藝自然的在生活中流動。一手拿著藝工展的展覽地圖,然後告訴自己別執著於上面登載的地點,因為谷根千是個太豐富的區域,在每一個區域都會有很多不在地圖上,卻又充滿魅力的小店、工藝教室、展覽空間。所以只需要藉由地圖初期的引領,而更深入的探訪與漫遊,就留給當下自己的直覺。
【藝工展box】
區域:日本東京(谷中、根津、千駄目、上野櫻木、池之端、日暮里區域)
合作場所:約93處
預算:約90萬日幣(2016年資料)
來訪者人數:約5000人(2016年資料)
活動起始年份:1993年
2017年屆數:25屆
營運組織:藝工展實行委員會
2017年官方網站:http://www.geikoten.net/
【參考資料】
岡村祐、野原卓、田中暁子(2017)。《まちをひらく技術》。学芸出版社:日本東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