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蔡奕屏 •  編輯:卡納呱

        下町,泛指淺草、上野、谷根千、日暮里等地區,有別於東京都市圈裡亮麗的印象,這裡有著獨有的氣氛。江戶時代,這裡是江戶城外,是庶民百姓的居住地,因此是別具生活感的地區。其中,又以谷根千保有最濃厚的下町風情,谷根千泛指谷中、根津、千駄目三個區域,這裡因為躲過關東大地震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空襲的谷根千,保留了許多古老東京的風貌

      在谷根千,古老的町屋、寺廟讓這裡有著沈穩的氛圍;而聚集200多家商家的谷中銀座,則是讓這裡也有熱鬧繁忙的街景。傳統又多變的風貌,是谷根千近幾年吸引許多日本年輕人、外國旅客的原因。

 

38040908431_0af59f8912_c.jpg

東京.jpg

♢藝工展,原來是個歷史悠久的社區型展覽♢

      在這個風情萬種的街區,每年十月,都以谷根千為據點,再吆喝鄰近的持之端、上野櫻木、日暮里的社區,一同舉辦為期兩週左右的「藝工展」。今年也不意外,十月一日開始,藝工展就登場了,只不過今年活動時間拉長了許多,十月一整個月,都是藝工展的展覽期間。

      或許,因為對於展覽的想像不外乎就是在特定美術館或是博物館的室內展覽,有些人會想問,那麼藝工展的展覽場地在哪個美術館呢?答案或許會有點意外,因為這個展覽沒有特定單一的場館,而是一整個街區,都是展覽的會場。

      若要說藝工展的來由,就要從幾個社區的主婦(森まゆみ、山崎範子、仰木ひろ、つるみよしこ)開始說起。早在1984年,這四位主婦就一同成立了谷根千工房,甚至發行了地方的雜誌。後來,東京藝術大學的研究所也在此進行地方調查,著手地方歷史與資產的整理與保存。之後,地方居民、東京藝大建築與都市計畫的學生、還有社區上的市民團體,成立了「谷中學校」(1989年),自發的研究關於社區的文化、自然等主題,並舉辦各種有趣的活動。

       1993年五月,谷中學校的成員們聚集了社區裡大家的作品,在一間藝廊裡舉辦了「谷中芸工展」,而這就成了「藝工展」的雛形。往後的每一年,便依循第一屆「整個街區都是展覽會場」的核心關鍵字,以同樣的精神持續開展傳承。

谷中學校舊址

谷中學校舊址

 

♢社區的日常與非日常展演♢

      藝工展的官方地圖上,除了強調整個街區都是展覽會場之外,更對於參展的參與者有著這樣的描述:各式各樣的職人、自稱是專家或業餘的藝術家,商店、學生、以及普通人。看起來隨性、又帶著一點逗趣的說明,讓人感受到藝工展親切的氣息。在藝工展裡,沒有什麼知名的藝術家光環、也沒有什麼絕世的作品加持,這裡的概念是「社區裡的人是主角」。

      地圖上,更是把各個地點分為有趣的四類:品嚐日常文化之地、個性藝廊、閃耀著技藝的商店或工坊、愛地方之人的活動。以在地為出發點,藝工展希望能夠介紹社區裡的人日常性的創作、日常延伸的表現,也和許多社區內外的人們共同討論這裡的魅力,讓社區內外的人能夠共同瞭解、彼此能有深入的交流。所以在這裡,甚至看似是私領域的自家的玄關,也可以是一個有趣的策展的空間。

      從首屆只有十幾個空間的參與,到近幾年近百個大大小小空間的擴大,來訪的人數也越來越多,社區裡原本未知的魅力也漸漸被認識、被發現。

 

24160819128_862c3c902a_b.jpg

37303482864_9488d64150_c.jpg

 

♢讓參觀者在社區裡漫遊與迷路的展覽♢

      於是,當我們了解藝工展是一個這樣特別的展覽,沒有碩大的美術館、展覽館,也沒有時麼顯赫的藝術家、明星光環的職人,就可以自然放下了捕捉藝術明星的獵奇心態,而轉換為一種閒適的心情,在悠閒的走逛之下與更多的不期而遇相遇。

      不知道是俏皮還是真的很故意,藝工展的地圖在標題上直接寫著「迷路的道路」。不像google地圖般絕對方位的地圖繪製,以及地圖封面的說明文字,都隱晦著說,期待參觀者一手拿著地圖,但又能夠因深入而不時的迷路,以便感受從未有預想的景色。

      像是拜訪一個平實的社區,去體驗一個社區如何讓藝術與工藝自然的在生活中流動。一手拿著藝工展的展覽地圖,然後告訴自己別執著於上面登載的地點,因為谷根千是個太豐富的區域,在每一個區域都會有很多不在地圖上,卻又充滿魅力的小店、工藝教室、展覽空間。所以只需要藉由地圖初期的引領,而更深入的探訪與漫遊,就留給當下自己的直覺。

 

37961316716_9e1ef878c2_c.jpg

24189437408_5c92b881f5_c.jpg

 

【藝工展box】

區域:日本東京(谷中、根津、千駄目、上野櫻木、池之端、日暮里區域)
合作場所:約93處
預算:約90萬日幣(2016年資料)
來訪者人數:約5000人(2016年資料)
活動起始年份:1993年
2017年屆數:25屆
營運組織:藝工展實行委員會
2017年官方網站:http://www.geikoten.net/

【參考資料】

岡村祐、野原卓、田中暁子(2017)。《まちをひらく技術》。学芸出版社:日本東京

 

 

文章標籤

mangonig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文・写真 干川美奈子。 <朝日新聞>
2017年9月22日

 

AS20170921003113_comm.jpg

圖 : <繁榮> 作者CAROLINE CHENG。中國大陸,銅牌獎,一堆陶瓷的蝴蝶停留在一件漢裳上面,非常華麗

自9/15在愛知縣多治見市舉辦的” 美濃國際陶瓷文化節,自1986年起每三年舉辦一次,至今已經是第11屆,這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大的一場陶瓷盛宴。


  為什麼要在岐阜辦這樣一個大型的陶瓷活動?這是因為在岐阜縣東邊的俗稱東濃地區(多治見市、瑞浪市、土岐市),所生產的陶器和洋食器、磁磚等占全日本50%的生產,產量之大,且「在日本百圓價格的美濃燒和洋食器,在日本已經成為一種美濃燒物的代表,非常受到家庭的歡迎。早在7世紀(約略中國唐朝)時,當地即開始建設窯燒,生產一種叫做「須惠器」的土瓷。江戶時代美濃地區也為茶道文化的器皿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

讓我們由多治見市美濃陶瓷公園的奧村真史先生,引領著我們一起看看這次展場!!一起領略美濃的獨特魅力吧!!

1506440200304.jpg

圖 :< <SUPONJI>大久保陽平。日本。坂崎重雄陶瓷獎,五彩繽紛的廚房和浴缸海綿是陶器(總共63件,照片是它的一部分)

然而美濃國際陶瓷文化節,每年最吸引大家注目的就是 : 與韓國、義大利、台灣並列為四大陶瓷競賽之一的國際陶瓷展

● 真想在手上好好鑑賞一番 ●

  這次的陶瓷展競賽,主辦單位希望主軸能放在「作品不受思想的拘束,自由自在,且具有未來感的作品」,全球共有來自全球60個國家和地區的2466個作品參賽,由評審7人,評選出141件作品參展。

 

1506440563247.jpg

圖:< Big hugs> CECIL KEMPERINK。荷蘭
這到底怎麼連接而成的,有那麼環節含層次!!

  這次審查評審,特別邀請在陶瓷創作圈外,找來了個領域的菁英與專家 : 退役足球員及製作人中田英壽、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日本藝術部門約翰·卡彭特(John Carpenter)、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Olivier Gabet主任、義大利法恩札國際陶瓷博物館Claudia Casali館長、建築家藤本壯介、美術家奈良美智、岐阜縣現代美術館館長高橋秀治先生等七人。然而此次作品是不是因此更能有突破性的創新,令我們相當期待。雖然先前已經先看過展覽圖錄,但是當走進會場,那五彩繽紛的色彩呈現,讓我們一點一點的著迷其間。

 

1506440760497.jpg

 圖: 「Cocoon」BIAN XIAODONG。中華人民共和国
多彩的色調和薄度,看起似乎認為它由矽或橡膠製成,但卻是薄瓷

  每件作品大小都不大一樣,有大小足夠放在辦公桌上小巧精緻,有些大小卻是一般桌上型作品的5倍、10倍大,實在無法想像創作者,到底怎麼把他捏塑完成,然後要放進去多大的窯爐才能燒出這樣作品。

1506440912685.jpg

圖: 圖前面的根部作品 <諾克森林>山田浩之。日本 ; 後面,<水面晶> 石山哲也。日本

這不禁讓我想到,:
  假如,我是在看一個油畫展覽,每一件作品繪畫的對象不同,創作方式有些許差異,尺寸也不一樣,但是油彩本身的表現,仍然不跳脫塗抹在一個平面的表現,但是陶瓷創作就不一樣了,在展場,為了要多看到一些角度的巧思,必須在展覽品周圍前前後後上上下下地穿梭,才能完成的觀賞到一件作品的全貌。此次展覽10/22號結束後,也將在明年2018年6月15日~7月8日將在橫濱美術館展出,這次無法前來多治見市的朋友也可以明年到橫濱一趟喔!!

1506441329012.jpg

圖:< island> 林精哲。台灣
陳列中心台是波浪形的,整個展台看起來像一個移動花園

 

●視覺與味覺的雙重享受,食與器的完美搭配●

  觀看完陶瓷展後,在展場2樓的餐廳,可以享用米其林美食與美濃燒的完美搭配。「元赤坂ながずみ」主廚小河雅思在29歲時獲得了米其林一顆星的殊榮,堪稱是最年輕獲得星等的,餐點內的盛盤,肉類料理使用幸兵衛窯(多治見市)的器皿、魚類料理使用仙太郎窯(多治見市)的承盤,享用一場視覺與味覺的華麗饗宴。

1506441356516.jpg

  幸兵衛窯源於1804年初代加藤幸兵衛在當時的美農國市開窯,沒過多久就成了江戶城本丸,西禦丸染制食器的專用禦窯。現在已經持續到了第七代,製作的陶瓷有傳統風格和現代風格為代表,還有桃山陶和波斯陶器等。用深藍色的青色承上主菜,還有一個小缽,來自波斯色調的盤子與食物一點也沒有違和感。一方、仙太郎窯都在桃山時代就開始建有自己的窯爐,美濃桃山時代陶器如:志野、織部、木瀨戶等都是於這時期開始製作,這些地方除了在維護傳統外,也都持續的在現代陶瓷上作創作。當我手握著這些器皿,我都能感受到土在微微地笑著呢。

 

1506441402700.jpg

圖: 魚料理食器都由仙太郎窯提供,「カフェSARYO」預約電話(080-3242-5451)

河雅斯:「我有思考過如何表現出,幸兵衛窯的波斯藍的青釉皿能搭配的料理菜單,同樣的仙太郎窯也是需要思考,這是一個不容易的考驗,因此我產生了把飯放入去抹茶碗來使用的想法,這是一種非常冒險得作法」,能夠在美麗的碗裡放著美味的菜餚,這真的讓人感到一種非常奢華的感受。

 

●用燒製好的杯子,來一杯用當地的水和米製成的清酒吧●

1506441645331.jpg

圖: 「女城主 特別純米」(岩村醸造)、「三千盛」「千古乃岩酒造」「中島醸造」「若葉」「はざま酒造」「恵那醸造」「三千櫻酒造」「林酒造」「大橋酒造」10酒蔵参加

 

  我們繼續往最後展場的另一個地點走去,「虎溪陶醉廣場-與美濃酒來一場約會吧」這個活動是在多治見市車站的北邊多功能廣場舉行。在這邊展售的都是美濃在釀造的酒,你在這邊支付都是使用瓦幣,你必須用現金購買瓦幣,在每家釀酒廠的攤位,你可以用瓦硬幣喝到一杯清酒。你也可以購買3000日幣的套裝,會給你八枚瓦幣,然後挑選一個你喜歡的美濃燒陶酒杯,拿著這個杯子去喝酒真是一種享受啊,一些人氣的釀酒廠大部分的陶杯都在第一天就賣光了!!

1506441684538.jpg

圖: 三天限定的陶瓷文化節活動,已經結束,但在名古屋也有相關的縣動活動喔,名為“MEETS TONO”

  這次活動美濃地區有10家酒廠參加,各酒廠總共有31各品牌參加,這些酒廠,都是用愛知縣產的酒造好適米「ひだほまれ」釀造,你也可以選怎口感比較辣口味道的酒,實在太好喝了,不小心都喝醉了。這個活動只有3天限定,所以沒有參加到朋友就可惜了!!不過在名古屋其他地方也有類似活動,大家可以去找找。

  除了以上這些活動之外,這次展覽也和岐阜縣當代藝術陶瓷美術館,美濃市馬賽克美術館等鄰近博物館都有一些合作活動,有興趣朋友都可以去參加
特過這次美食和展覽活動,讓我們和美濃的陶器都越來越親近,也領略了各種風格的美濃陶器!這份精彩等你來一起體驗吧 !

 

 

 

 

 

 

 

 

 

文章標籤

mangonig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迷人的年度活動,伊賀燒陶器節9/22~24日止 ,在日本伊賀市川合展開年度陶器節日,展出40個陶藝單位,3萬件陶器。

這次特別都在每個窯屋單位都特別設立說明牌和窯場介紹,也特別在會場外一角,設計了茶席,讓來賓都能體驗茶與陶的完美結合。

執行委員長福島真彌先生說: <讓我們盡情的享受伊賀土壤的味道,也讓大家都能體會伊賀陶和其他地方的不同。所以我們普遍會以比市價便宜3成價格販售,就是希望能讓大家多多親近 !! >

tokiichi_omote.png

21764856_1102294599907149_7806426529388804183_n.jpg

第一天開始大家紛紛湧入選購。

21768007_1102420499894559_4532256191211307105_n.jpg

這次特別安排的小茶席體驗,應景的也附上秋天柿子造型的和菓子
 

21762109_1102294679907141_7230552602971073036_n.jpg

價格上真的十分划算,都比市價便宜

22007364_1101991389937470_7285190634875612384_n.jpg

伊賀燒的土鍋,是熱賣品,大陶盤也很受歡迎

21765352_1102390143230928_4657074971577495398_n.jpg

現場人潮非常多,全家一起來的家庭成員,大家逛得很開心

21617936_1101274613342481_4984633224427015524_n.jpg

主辦單位也特別設立IG的合照版,分享自己購買的美好體驗

21761759_1101882023281740_5374687325675174190_n.jpg

活動現場的手拉坏體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LCtclHCJp8#action=share

【第37回伊賀焼陶器まつり】
9月22日(金)~24日(日) 9時~17時(最終日は16時まで)
会場:すぱーく阿山(伊賀市川合3373-1)
お問い合わせ:伊賀焼伝統産業会館 0595-44-170

 

文章來源: 毎日新聞

 

 

 

mangonig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定居在澳洲的高雄人王瀅琇,一直對日本陶器有著濃厚的興趣,也憧憬著不同風貌陶作學習,2017年 ! 她決定到日本展開他的陶藝學習交流之旅 !! 從2017年5月下旬到8月約初的2個半月裡,她隻身來到了九州有田市和唐津市的陶藝工作室學習,投身於唐津有著400年傳統的唐津燒大師: 『14代中里太郎右衛門』門下,挑戰唐津燒茶陶的製作,開拓自己在陶作品的不同面貌的可能性!!

201709210003_000.jpg

王瀅琇在四代中裡太郎右衛門先生下致力於茶陶製作

 

王瀅琇自小就跟隨著一樣喜歡陶藝的母親,在澳洲參加著各種陶藝聚會較流活動,耳濡目染下,她6歲起,就開始也跟著摸陶,也開始玩些很很有創意的日常用品與小作品。

在10年前有一次她來到日本旅遊,剛好住進了母親好友位於橫濱的家裡。那位好友的家裡,有著一個標準的茶道用的茶室。在茶室裡,母親友人與瀅琇分享了很多關於茶道與茶碗的種種美好的經驗 ,這時,她見識到了唐津燒釉色技法的表現和茶碗的魅力,朋友說: 「 在日本自古就有著<一樂、二荻、三唐津>的這句話, 唐津燒一直被賦予很高的評價 」也讓他因此想要嘗試唐津燒的燒陶技法。

 

0.jpg

不管何種唐津燒都有一種都具有迷人的樸素感

♦陶一種修養與不斷自我對話的創作過程♦

王瀅琇的高中生活是在高雄渡過的,自幼學習英語的她,大學後為了攻讀商業設計,便常居於澳洲,大學畢業後繼續攻讀國際商學研究在澳洲很多人跟我一樣,為了想要提升自己在國際的競爭力,到40歲依然攻讀各種學位。精力旺盛的她,畢業後在汽車產業相關設計公司上班,也曾經設計過F1賽車的展示廳等等,他在設計產業裡相當努力提升自己。每當下班後,她總會思考有甚麼可以幫助自己可以在藝術的視野裡提升自己? 她想起了陶 !! 因此除了白天工作外,下班或假日她開始沉浸於陶創作的世界。

直到六年前,自己在澳洲待的設計公司撤離澳洲,她在那段期間,開始接一些零星的陶器訂單,主要也是利用些許訂單來維持自己在澳洲的生活開銷。同時間自己的爺爺在那段時間生病了了瀅琇,她返回了台灣2個月照顧爺爺,直到爺爺離開人世,這對他的打擊很大,她開始凝視自己的生活,也在這時候,她決定到有田和唐津,開始這段重新審視自己生活的旅程!!  

 

612_20161102204035_5819d0b34795a.jpg

14代中里太郎右衛門
The 14th Tarouemon Nakazato

国際陶芸アカデミー(IAC)会員
日本工芸会正会員
佐賀県陶芸協会副会長

陶歴
1957     十三代太郎右衛門の長男に生まれる
1979 武蔵野美術大学造形学部彫刻学科卒業
1981  同大学大学院修了
1983 太郎右衛門陶房にて作陶を始める
1984 第16回日展にて叩き青唐津手付壺「貝緑」初入選
1990 第22回日展にて「焼締壺90」特選受賞
   第40回佐賀県展にて「焼締壺」
   県知事賞・永竹威賞受賞
1991  佐賀新聞社文化奨励賞受賞
2000 佐賀銀行文化財団新人賞受賞
2002     十四代中里太郎右衛門を襲名する
2003 第50回日本伝統工芸展にて「叩き唐津焼締壺」入選
           以後2016年までに8回入選
2006   10月天皇・皇后両陛下の佐賀県行幸啓に際し国史跡
    に指定された唐人町御茶碗窯の御視察を賜り、御説
    明の栄誉を受ける
    「叩き朝鮮唐津壺」佐賀県より両陛下へ献上
2007     日本工芸会正会員となる
2010      佐賀県陶芸協会の副会長に就任
2011   唐津市政功労者表彰を受ける

---------------------------------------------

中里太郎右衛門陶房

847-0821
佐賀県唐津市町田3-6-29

tel:0955-72-8171
fax:0955-73-3284
mail:tarouemon@nifty.com

 

dsc_0310.jpg

10881498_826831807378320_3134155229406304055_n.jpg

原文來源 :https://www.nishinippon.co.jp/sp/nnp/saga/article/360270/, 西日本新聞2017.9.21轉貼

 

 

文章標籤

mangonig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