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風光明媚的宜蘭雷公埤旁的台灣碗盤博物館,是一個私人收藏而成立的台灣早年碗盤收藏的博物館,被稱為是「碗盤達人」的簡楊同是國內收藏陶瓷碗盤的大家,基於對文物與地方文化的興趣,約從20多年前開始展開陶瓷收藏,後來發現台灣陶瓷獨具特色,而改為收藏在地的碗盤、花瓶等文物,至今已累積超過2萬多件。
早年台灣陶瓷又稱作「硘仔」,分作以黏土燒製的陶器與高嶺土燒製的瓷器,二者需要的溫度與原料不同,施釉與厚實度也不同,但對窯燒技術與土的原料運用都相當重視。因為台灣不產高嶺土,早年台灣多用北投、鶯歌一帶等的泥土做為製碗原料,直到60年代黏土資源逐漸枯竭與禁採政令,老碗盤的使用才逐漸被高嶺土省產的瓷器所取代。從胎土、釉料直到上面的彩繪與裝飾方式,無論是梅蘭竹菊或是象徵「年年有餘」的魚,都是反應當時台灣社會生活文化、飲食觀念的表現,更是一種台灣人共同的生活回憶。
碗盤對於這塊土地的連結還不只於此,早從大航海時代,因中國沿海採海禁政策,自產高嶺土的日本取代中國,成為滿足西方世界對瓷器需求的另個窗口,台灣即是最重要的轉運站;而40、50年代台灣碗盤出產量到達顛峰期,一來兩岸封閉、日本關稅提高的大環境,二則政府鼓勵自產陶器,以及釉下彩技術大進步與公開傳授,環境因素影響多多,碗盤背後的故事殊堪回味。對於收藏家來說,台灣老碗盤代表一種時代的記憶與更佚,那是一種對於那個年代下生活的一種致敬與感念,是無法以金錢來衡量的價值感。
在館內的展藏多是50年前台灣一般民眾使用的碗盤、碟、鍋具,對台灣早年食器文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到碗盤博物館參觀。
台灣碗盤博物館地址:宜蘭縣員山鄉永同路三段26號
電話:(03)922-3699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Bowl.Dish.Museum
參考文章 : http://week.ltn.com.tw/Travel/DC1567.html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finance/20120916/34512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