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工藝生活 (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文 : 卡納呱  圖:王美雲提供

4.jpg

    「工藝是實用之物….是為了被使用而產生。」日本民藝運動之父柳宗悅曾如此說。陶器為工藝中最普遍的被使用器物之一,廣泛地出現在每個家庭當中。然而台灣的現代陶藝發展甚晚,一直要到1960年代林葆家、吳讓農等先行者出現,才開始萌生陶藝創作的幼芽。曾在林葆家門下學習的王美雲,可說是台灣陶藝創作史第二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此次因為2018罐子書館的個展,特別採訪了王老師,讓我們更深入地從她個人的陶藝歷程,去了解她創作的源起。

4.jpg

 

王美雲

 

王美雲投身陶藝已逾三十年,問起她何時開始對陶藝有初啟的念頭?

 

老師微微笑著說 : 

 

陶藝啟蒙之路

      大學就讀於東海大學歷史系,卻對歷史沒有多大的興趣,反而對藝術深深地著迷,因此選修了音樂、舞蹈、建築、繪畫等社團與旁聽的科目。這些課程都成了她學生時代不可或缺的前進動力,也培養了審美的眼光。個性獨立的她,從小就非常有自己的想法,想起童年求學時期的她,並不是一個凡事乖乖順從的小女孩,對於體制與規則自有她的一套邏輯。想當然爾,這樣的性格也影響了後來的創作。

21077554_1340130089417879_8779581152885337125_n.jpg

王美雲與女兒Chara

 

      由於學畫的因素,她開始接觸台灣當代藝術家,譬如曾在校內修習著名畫家莊喆的素描課程,過程中意外接觸到莊喆夫人陶藝家馬浩,陶藝的種子開始在心裡扎下了根。畢業後不久即進入林葆家老師位於中山北路台泥大樓後方的陶藝教室,當時同期在此習陶的還有蔡榮佑、張繼陶、游曉昊等陶藝前輩們。林葆家老師見王美雲沒有上班,幾乎天天都待在教室十二個小時以上,便建議她乾脆留在教室協助處理雜務,順便上課,也免去學費的負擔。初嚐作陶的平靜與喜悅,是讓她每天不知不覺在教室裡度過十幾個鐘頭時光的主因,那種沉浸在創作狀態中的忘我,足以使人廢寢忘食,忘了時間的存在。

小黨.jpg

於風尾窯工作室拉坏

16.jpg

工作室一隅

 

摸索之路

      然而,每天摸泥巴卻無其他的工作,不免讓母親擔心,因而曾經問她:「你是要當土牛嗎 ? 以後要吃土嗎 ? 」儘管如此,她還是一頭栽進了陶藝的世界,在林老師的工作室待了三年多的時間。婚後也是每隔幾天便通車到天母李亮一老師的「天母陶藝工作室」當助手,學習與協助教授學生。這段期間,她開始接觸更深入的創作技巧,也不斷磨練自己對於土的手感與材料的了解。由於先後有兩位老師的指導,讓王美雲對土料、釉藥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加上工作室除了經常有國內藝術家往來,也有不少國外的陶藝創作者來訪交流,舉辦講座,實作示範,讓她開始注意到歐美、日本的陶藝歷史與潮流,這對她日後的創作影響甚深。三年後,她離開工作室,成立屬於自己的陶藝教室。她一邊創作,一邊教學,課程主要以兒童為主,以此讓自己更能心無旁騖地專注於陶作之路。

13.jpg

4.jpg

 

 

一段南半球的旅程

      創作需要專注的探索歷程,想在創作上持續前進,就得放慢步調,點滴地體會。透過生活的體驗,反覆的揣摩,這都是需要長期的沉澱。創作不只是埋首於製作,更重要的是要從生活中去汲取養分,每一個陶藝家的自我養成中,最為重要是即是" 時間 "沒有速成,也沒有捷徑可言。

 

      曾有段期間,王美雲在家務、工作與創作之間來回奔忙,漸漸產生了迷惘和困惑。作為陶藝家的自己,需要時間來思考未來的路,於是決定舉家遷到紐西蘭。慢步調的生活,讓她進入一種與創作契合的狀態,紐西蘭的潔淨明麗異地風華,讓她得到了截然不同的滋養。空閒之餘在威靈頓的維多利亞大學(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修習,也因此遇到曾是濱田庄司學生的陶藝家米洛克 · 斯密爾克(Mirek Smisek),積極地請益求教。在過程中米洛克曾對她說 :「我知道妳是個好陶藝家,這是上帝送給妳的禮物,這不是每一個人都擁有的。」有了大師的勉勵的這句話,更讓她全心無騖投入創作,要以此為典範,將一生奉獻給陶藝。

eight_col_199962--.jpg

維多利亞大學

 

mirek-smisek-svetove-prosluly-keramik.jpg

捷克裔紐西蘭陶藝大師: 米洛克 · 斯密爾克(Mirek Smisek2 February 1925 – 19 May 2013 )

 

      英國陶藝家Lucie Rie 一生投身於陶藝六十年,將心力幾乎都貫注在作品之上,她的投入造就自己成了一位名重東西方的陶藝大家。只是一般的創作者終究無法如Lucie Rie那樣,沒有家庭的甜蜜負擔。原本想隻身留在紐西蘭拜師的她,最後還是放棄了難得的機會。相對於創作,親情是王美雲最在乎也最難割捨的一塊,這也是創作者最困難的抉擇之一。於是,她選擇了家人

1.jpg

生活即是創作,閒暇時於山邊農作

 

成立風尾窯

      回到了台灣,為了能有一個兼顧創作與燒窯的空間,找到北投陽明山風尾一帶的山里聚落,一間百年石砌老屋作為工作室。附近多是山巒與野櫻,古渠密林。在這樣的環境裡,與自然合一,不受干擾的專心製陶拉胚,而一待就是二十個寒暑。也為這個老屋取名為「風尾窯」,一直沿用至今。

10.jpg

19420725_1283597651737790_5190977452323394353_n.jpg

 

風格

      陶器的創作取之於生活的需求,在需求之上,融入創作者對於日常的態度。王美雲的作品多受於英國、紐西蘭、日本陶藝創作的影響,柳宗悅「用之美」的概念、濱田莊司樸素不失厚重的風格、Lucie Rie不過多堆砌,順從材料的想法。不管醜陋、粗鄙、殘缺,作品都有屬於自己的語言。陶食器一直為王美雲最主要創作主題,為料理而生,一個茶碗有不求炫麗外表,絢麗的成色技巧,反之找出最適合的握感,最適切的土質的釉料,找出泥土最好的語言。這樣的概念於30多年的創作中,是她唯一遵循的路。

7.jpg

 

10.jpg

 

6.jpg

11a.jpg

24.jpg

28.jpg

35.jpg

6.jpg

13.jpg

a01.jpg

林葆家(圖片來源:印象畫/網路)

1436586144-2581769030.jpg

李亮一 (圖片來源:2015新北藝術家側拍群像/網路)

 

images.jpg

英國陶藝大師露西‧莉(Lucie Rie16 March 1902 – 1 April 1995  )

文章標籤

mangonig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訪。文/卡納呱

 

IMG_0071.jpg

陶藝家郭詩謙

IMG_0039.jpg

 

IMG_0047.jpg

米蘭雙星大廳處

 

     【大謙陶坊】一個在鶯歌老街上寧靜小巷的中式禪風空間。空間主人也是陶藝家郭詩謙,在這個小巷裡專注在創作已有了10多個年頭,雕塑與陶藝科班出身的他,愛茶、愛陶,但卻不似一般陶藝家。個性外向號稱點子王的他,不管對於空間與陶藝創意上總有讓人驚豔與意想不到的地方。2017年一個意外機緣透過鶯歌御陶坊李碧紅,巧識同樣愛茶愛陶的富旺國際林正雄董事長,喜愛藝術的董事長是一位收藏家,辦公室裡擺放幾張畫作與陶藝家的作品,不管對於畫作、茶或陶都有一套自己獨特的眼光與品味。當時位於台中北屯的米蘭雙星建案,大已完工交屋,為了能夠讓住戶能夠在生活上體驗藝術生活,林董事長團隊透過郭詩謙的提案意見,決定在住戶入口大廳處,以12星座為主題創作12個不同樣貌的陶藝作品。

 

w=600%26;h=600%26;r=16888.jpg

富望國際董事長林正雄(圖片取自網路)

 

     初決定好作品調性與內容後,這讓郭詩謙興奮不已,我們熟識的郭詩謙是一位茶陶藝術家,但其實背後那股蠢動的雕塑創作魂,一直壓抑在他心裡,對於很多媒材都很熟悉的他,想要有更多機會可以表現在除了茶陶之外的創作能量,然而這次與米蘭雙星的合作就是一個令他雀躍的好機會。

 

 

 

就開始吧

     任何一個關於空間的創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與時間、環境產生關係。因此當他收到了關於這個建案的相關資料後,他立刻親自到了台中北屯的建案現場。當他到了所在地的建物,映入眼簾的是,有著巴洛克式列柱、長廊與一個個的穹頂外觀的外牆設計,而門口則是種植著一排的落羽松,營造著城市中寧靜優雅的感覺。建築內部大廳挑高7米,極簡的線板,俐落現代主義的裝潢。一個高雅的廳廊。但是在這個廳廊裡他也發現,其實每天住戶匆匆進出,停留的時間並不太長

 

TB01720946211030537059ccac041569c.jpg

富旺米蘭雙星外觀

 

TB0176107017361626485a76edbfa02bf.jpg

建案外觀美麗的落羽松

 

     我們說:在每一個空間”人”是一個不能卻少的要件,你可以在大廳裡看到的: 是一個個辛苦下班的爸爸,一個帶著小孩開心的媽媽,想在這裡安養天年的老奶奶。喜悅、憤怒、幸福、滿足、平靜與安詳,建築的大廳處,擔負演繹各種生活面貌。它的功能性應該不僅僅只是一個物理性廊道,它應該成為一個不同情緒空間的緩衝地帶,因此如何透過作品來作一種情緒轉換的表達,就非常有難度。

 

 

大謙堂米蘭專案_180607_0037.jpg

第一次安座調整

 

大謙堂米蘭專案_180607_0054.jpg

郭詩謙與林正雄董事長就作品交換意見

 

破除冰冷的線條

      在想像創作呈現的樣貌時,郭時謙希望以一個溫暖、放鬆、無機,但卻有著空間穩定感的作品,這樣的美學概念也與他,在茶陶創作上所追求的狀態不謀而合。希望在某個範疇內,進行概念作品的解放,讓作品能夠去打破建築本身冰冷的線條,並帶給住戶一個較為舒緩的形式與空間的流動感。作品在空間之內並不是一種要呈現介入式的壓迫感,而是藏於空間中協調角色,讓大廳歸於"人"的感受。而非藝術家強大的意念表達。林語堂曾經說過:「最好的建築是這樣的,我們深處在其中,卻不知道自然在那裡終了,藝術在那裡開始。」

IMG_0045.jpg

 

12星座概念成形

      建築大廳就功能性而言,它是住戶或住戶的朋友們進出與等待的地方。在這樣一個場域裡,我們可能是在這,等待某個你珍視的家人或朋友。於是他想到了用12個星座來對應這裡的不同樣貌,映射著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故事,就好比百種感受與體驗般,代表米蘭雙星住戶的豐富與多彩。其中兩件大型230cm高的作品取名叫做 星辰冥想,整體系列作品以”Black Latte” 表現一種輕鬆與忙碌的攪拌感,以咖啡色調夾雜霧金的表面處理,映照著米蘭之星大廳功能與色彩基調的彰顯。

 

大謙堂米蘭專案_180607_0005.jpg

工作室牆上貼滿每一個作品的草稿圖

 

大謙堂米蘭專案_180607_0020.jpg

每一個細節和想法的產出。都是無數次的反覆揣摩

 

大謙堂米蘭專案_180607_0032.jpg

 

製作的難度

      主要難度在於每個作品本身的結構,要把線條解放,並呈現柔軟度,但依舊需要維持一種安定感,不能過於隨機揮灑。因此陶土成分比例拿捏需要恰到好處,再加上僅有兩個月時間需要完成10多件作品,其中還有高於230公分高的大型雕塑,這個大型創作,難度在於: 當陶土盤條成形到120公分高後,開始會有8mm的收縮,以作品圓周來說會整整縮到4cm,在變形狀態下,要一直上升,陶土乾濕度上的拿捏要非常仔細計算,不管氣候、通風條件、土質、人、時間等,都是一個挑戰。為了完成大件作品,甚至直接在大型窯爐裡完成所有成型的工作,減少搬運和進窯爐的困擾。雖然這個挑戰非常辛苦,但正在述說這種種困難的他,我們絲毫感受不到困惑與辛勞,反倒是對於挑戰的那種興奮感。困難對他來說,只是他創作的一種汲養來源而已。

 

大謙堂米蘭專案_180607_0001.jpg

 

大謙堂米蘭專案_180607_0015.jpg

大謙堂米蘭專案_180607_0011.jpg

 

未來計畫 

         郭詩謙在完成這個計畫後,未來除了在茶陶上持續努力之外,大謙陶坊也開始計畫生活食器的創作,他希望在茶藝之外,陶器能走入家庭生活,走入餐廳,讓更多層面的人,能更親近陶器。預計於2018年下半年陸續露出一些新創作系列。目前工作室已經搬至大溪,有了更大的製陶空間,而老街上的大謙陶坊則會繼續在老街上為大家服務。

 

15219567_1389029314472878_4510820110954886027_n.jpg

 

17264272_1539027772806364_3128543875529056993_n.jpg

【大謙陶坊】

地址: 新北市鶯歌區尖山埔路14號之1
02-2670-2245,0935-576958
營業時間 : 12:00-18:00
每星期二公休

mangonig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御風而行游於藝的細木作師:游禮海】❖ 

41333_01.jpg

文 / 一流人     2017-12-16

游禮海,1933年出生於桃園大溪頭寮。因自幼喪父,家境清寒,15歲即立志習藝,並於次年拜師「阿全司」黃全,歷時3年直心寂靜苦學成師。19歲隻身闖蕩臺北各木器家具行,25 歲攜回臺北最新潮流與元素引領大溪木藝並同時成家協助黃全師家業,30 歲始獨立創業正式開拓其家具事業版圖。65歲正式宣告退休後,行旅世界並投入攝影創作,因受造物之美的感動開始以自然為師全心投入「景觀系列」木雕創作,呈現根源傳統卻突破窠臼的豐沛創作能量。

41333_02.jpg

人生必須要「覺悟」方能「頓悟」,如果只靠「漸悟」永遠到達不了藝術的彼岸。

關於「典藏薪傳」系列的意念為何?

游禮海花了將近一甲子的時間鑽研,如臺灣的家具產業一般,中途曾受外來新奇的文化吸引而有所流連,但最終還是投奔傳統文化的根源與懷抱。游禮海認為老祖宗的東西確實是好,否則現在也不會有這麼多的外國人投入研究中國家具,當然他的手藝也是老祖宗流傳下來,只是我們尚未真正看遍所有老祖宗傳承下來的佳作。晚年游禮海所做的「典藏薪傳」系列作品,目的就是希望藉此傳達傳統經典與傳藝薪傳的重要性,以期創作出足以代表臺灣或桃園大溪的作品。

一般傳統家具界有兩種路線,亦即「嫁妝路」與「神桌路」,如何看待這兩條完全不同的路線?

游禮海認為其實上面提及的這兩個路線都非常重要,民居生活的產品要注重實用性與風格喜好的轉變,神桌則首重傳達寧靜、氛圍、氣派與藝術性,重點都是要把產品做好,讓購買者可以視為家傳珍寶代代傳承。不過嫁妝路與一般民居的神桌多半都只存放於私人民宅無法公開展示,因此他後來就特別注重寺廟大型供桌的製作,從1960年代開始,一直到1990年代末期,長達30年的時間,讓作品可以藉由各地寺廟的場域公開展示為民眾信徒們欣賞。而在這些年的作品裡也能清楚看見游禮海個人家具技藝風格的轉變,包含造形設計、雕刻手法、漆作類型等改變,或許也足以視為一個不錯的另類博物館的概念想法。

 

束腰高型花臺

41333_03.jpg

游禮海晚年「典藏薪傳」系列之花臺系列作品,完成於2005年,尺寸為81x48x120cm。極致典雅的雕刻,器底浮雕以傳統摶形雙螭龍紋寓意薪傳;肖楠木象徵臺灣文化,蘊含「薪傳於臺灣」深意。雕刻部分則保留肖楠木原色,與器身淡褐色的調色形成異木對比的感受,而通器以日製卡仕漆啞光髹塗,氣質含隱卻光華自顯;外形成熟精練完美、各部比例精準適中,展現藝師晚年磅礡大氣的成熟風格。

福在眼前

41333_04.jpg

41333_09.jpg

3面半爿桌完成於1994年,尺寸124x55x105cm ,曾獲得第3屆民族工藝獎。3面桌腳宛如3個窗框,花眉以黃楊木透雕蝙蝠圖案象徵「福在眼前」,周圍並以番蓮卷草、祥雲和螭龍紋相連為飾,腿角則刻有避邪獅頭,而三圍足棖上乃藉如意雲紋寓意「事事如意」。

窺看司阜的工具箱

41333_07.jpg

心、手、工具以及物質聯合並用產生創造力,乃是藝術家創作造形的必要條件。游禮海在工具的使用上不拘泥於傳統,認為工具只是藝術家之手實質需要的延伸,因此其廣義的工具箱內除了傳統的木工器具,如:a.各式鑿刀、b.刻刀、c.滾鉋、d.平鉋;還自行開發出許多創作所需的相關工具與設備,此即為藝術創作珍貴且蘊含生活智慧的人文特質。

游禮海的工具整理歸類態度更展現了木工家具職人的堅持與不苟,從木工類、鑿花類再到漆作類的工具,盡皆一絲不苟整齊地擺置與分區專屬;再從工作檯到各式器具就手使用,動線流暢性的考量展現著一甲子的職人智慧,無形間流露出時間遞移、物質變換與精神交會的動人內涵。

 

文章部分擷取自 :《一心一藝7:巨匠的技與美》,編輯轉自: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41333

文章標籤

mangonig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訪撰稿 : 卡納呱

C_JpQoyUMAIKarf.jpg

      工藝的推廣我們常想到的不外乎是展覽、工藝實地導覽參訪、平面書籍雜誌、還有近年來非常流行的觀光體驗行程。在影像推廣上,火紅的youtube或各大直播、社群媒體平台也有大量的嘗試或質量非常高的作品,但呈現方式幾乎都是採紀錄片或者新聞採訪的視角。2017121日,於台北的日本台灣交流協會,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日本電影傳產デンサン的台灣的首映是第一場也是唯一的一場,該部電影首次在台灣公開電影「傳產」(導演:大佛兄弟() 執行董事 金森正晃)是以富山縣高岡市為背景架構,描述為傳統產業開創新路的故事。金森正晃導演曾多次來台灣,此次也親自於首映會場,與大家交流高岡工藝的種種,與自己對於在地工藝發展的使命與期望。高岡的所在富山縣近年相當積極地於台灣推廣工藝活動,今年第一家高岡市知名的工藝品牌能作直營門市也於台灣開幕。

img01.jpg

整部電影故事背景在日本富山縣高岡市

          男主角久遠茂在父親幸三郎經營的鑄造工廠工作,但茂與幸三郎總是在吵架。幸三郎注重遵守傳統;茂則一心想藉由高岡製造向世界挑戰。頑固的老爸與對製造業的想法逐漸膨脹的茂,兩人之間意見無法妥協,只有徒增的摩擦與煩躁。另一方面,來自東京、在富山縣高岡市的設計事務所上班的片折惠水,是個夢想成為產品設計師的 30 歲輕熟女,多次挑戰設計比賽但結果卻是…….。雖為了追尋夢想而來到這人生地不熟之地,但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惠水深受挫敗而感到氣憤。這樣的茂與惠水,在製造重鎮—高岡相遇後,將如何與從事製造的夥伴們,共同開創一條屬於自己的傳統道路呢?

img02.jpg

 

img04.jpg

 

content_3880904fecf65fc114b3771afc9a5e4dca233004.png

 

【導演 :金森正晃】

       金森正晃導演早年是一個攝影師,因此常在許多工藝家和當地製造業廠商間游走採訪,但後來決定自己創業,成立大佛兄弟電影公司。高岡是一個位於日本北陸地區的臨海小地區,人口僅僅17萬人的小都市,但是這樣一個小地方卻有許多歷史悠久的工藝與文化財。以金屬製造業聞名於日本,自400年前起就開始了銅鋁的工藝製造業,至今傳統工藝技術精良,受到國際肯定,知名的的西班牙聖家堂的那口銅鐘的維護保養,都交由高岡市這裡來維護整修。除了金屬產業之外,高岡市在玻璃、塑膠、紙業加工能裡也有很多領先的工藝技術。

33053.jpg

content_25f0863e1ba66ef52ac1586ecde0b9bf4aaf2144.jpg

      當地除統的工藝製造業的性質,固然每個製造單位擁有高超技術,但是普遍來說,當地人對於自己的工藝並沒有很大的信心,也認為守護傳統的工藝製造業,是一種落後的象徵,對於此出身於傳統工藝世家的金森導演非常有感觸。但金森導演希望能夠透過自身能力讓高岡身為工藝人感到驕傲。

        導演舉例 : 我們傳統使用的原子筆由比羅拉斯洛於1930年發明,自今其實也已經有80年歷史,這80年來原子筆產業經歷許多變革,從單純的三色筆到2010年開始出現流行的擦擦筆,雖然外表和功用出現許多轉變,但是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比一個精良,一個比一個實用,並且設計更為精美的產品。因此所謂的工藝製造業,是一個「溫柔體貼」的產業,它不但讓我們生活更便利,更也讓我們生活能夠更美好,是一個能讓人微笑的產業,而我們該為此而感到驕傲。

33062.jpg

      金森導演說 : 由於電影的發行,已經在日本當地巡迴播映多次,主要地點在各地學校與企業,透過每次播映,除了改變當地對於工藝產業與工藝革新的積極性,更也在各個層面開始影響到其他人。比如當地合唱團比賽也開始用電影當中片尾曲當作合唱比賽歌曲等…..,透過電影方始開始讓更多人關注這樣一個議題。希望以這樣方式能夠傳達給更多人。

       高岡當地在產業革新上也是有許多的挑戰,電影裡的作品苔癬刺蝟,以銅為刺蝟身,背上是一個小苔癬植栽,在日本與當地來說,這樣作品的改變是與傳統不大一樣的,對他們來說這已經是一種革新,一個創新的作品的出現,勢必夾帶是一個牽扯到各個層面的產業鏈。比如產品設計師、模繪製人員、鑄造工藝、金屬著色、產品銷售端的門市等,其實缺一不可。一項創新需要一個集體意識的認同與教育。

50401_504011_Hedgehog_bronze.jpg

201612071112449054_500.jpg

        目前高岡的產業除了在工藝品上的設計創新外,也開始與其他異業做結合。比如能夠運用在復健醫療器材的夾板等。面對日本與世界經濟的挑戰,目前原物料價格飛漲,當地職人高齡化導致的後繼者不足,日本人生活的極度歐美化,都會導致一個工藝產品,在銷售上的影響,許多的挑戰將接踵而來,但我們都不會放棄,我們未來希望透過與海外的交流,也就是我們此行舉辦這次活動的目的,能夠帶給高岡當地產業一些新的可能與刺激。能夠在為來準備好接受更多新的挑戰。也是我身為導演的一個相同的挑戰,我們都為保存這400年工藝一 起努力。

 

映畫公式:  傳產デンサン http://www.den-san.net/#page/making

高岡市 :http://www.city.takaoka.toyama.jp/

協助: 富山縣駐台北商務協進聯絡處

部分相片出處 : http://www.den-san.net/#page/making

 

 

文章標籤

mangonig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