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文/卡納呱

 

IMG_0071.jpg

陶藝家郭詩謙

IMG_0039.jpg

 

IMG_0047.jpg

米蘭雙星大廳處

 

     【大謙陶坊】一個在鶯歌老街上寧靜小巷的中式禪風空間。空間主人也是陶藝家郭詩謙,在這個小巷裡專注在創作已有了10多個年頭,雕塑與陶藝科班出身的他,愛茶、愛陶,但卻不似一般陶藝家。個性外向號稱點子王的他,不管對於空間與陶藝創意上總有讓人驚豔與意想不到的地方。2017年一個意外機緣透過鶯歌御陶坊李碧紅,巧識同樣愛茶愛陶的富旺國際林正雄董事長,喜愛藝術的董事長是一位收藏家,辦公室裡擺放幾張畫作與陶藝家的作品,不管對於畫作、茶或陶都有一套自己獨特的眼光與品味。當時位於台中北屯的米蘭雙星建案,大已完工交屋,為了能夠讓住戶能夠在生活上體驗藝術生活,林董事長團隊透過郭詩謙的提案意見,決定在住戶入口大廳處,以12星座為主題創作12個不同樣貌的陶藝作品。

 

w=600%26;h=600%26;r=16888.jpg

富望國際董事長林正雄(圖片取自網路)

 

     初決定好作品調性與內容後,這讓郭詩謙興奮不已,我們熟識的郭詩謙是一位茶陶藝術家,但其實背後那股蠢動的雕塑創作魂,一直壓抑在他心裡,對於很多媒材都很熟悉的他,想要有更多機會可以表現在除了茶陶之外的創作能量,然而這次與米蘭雙星的合作就是一個令他雀躍的好機會。

 

 

 

就開始吧

     任何一個關於空間的創作,最重要的就是要與時間、環境產生關係。因此當他收到了關於這個建案的相關資料後,他立刻親自到了台中北屯的建案現場。當他到了所在地的建物,映入眼簾的是,有著巴洛克式列柱、長廊與一個個的穹頂外觀的外牆設計,而門口則是種植著一排的落羽松,營造著城市中寧靜優雅的感覺。建築內部大廳挑高7米,極簡的線板,俐落現代主義的裝潢。一個高雅的廳廊。但是在這個廳廊裡他也發現,其實每天住戶匆匆進出,停留的時間並不太長

 

TB01720946211030537059ccac041569c.jpg

富旺米蘭雙星外觀

 

TB0176107017361626485a76edbfa02bf.jpg

建案外觀美麗的落羽松

 

     我們說:在每一個空間”人”是一個不能卻少的要件,你可以在大廳裡看到的: 是一個個辛苦下班的爸爸,一個帶著小孩開心的媽媽,想在這裡安養天年的老奶奶。喜悅、憤怒、幸福、滿足、平靜與安詳,建築的大廳處,擔負演繹各種生活面貌。它的功能性應該不僅僅只是一個物理性廊道,它應該成為一個不同情緒空間的緩衝地帶,因此如何透過作品來作一種情緒轉換的表達,就非常有難度。

 

 

大謙堂米蘭專案_180607_0037.jpg

第一次安座調整

 

大謙堂米蘭專案_180607_0054.jpg

郭詩謙與林正雄董事長就作品交換意見

 

破除冰冷的線條

      在想像創作呈現的樣貌時,郭時謙希望以一個溫暖、放鬆、無機,但卻有著空間穩定感的作品,這樣的美學概念也與他,在茶陶創作上所追求的狀態不謀而合。希望在某個範疇內,進行概念作品的解放,讓作品能夠去打破建築本身冰冷的線條,並帶給住戶一個較為舒緩的形式與空間的流動感。作品在空間之內並不是一種要呈現介入式的壓迫感,而是藏於空間中協調角色,讓大廳歸於"人"的感受。而非藝術家強大的意念表達。林語堂曾經說過:「最好的建築是這樣的,我們深處在其中,卻不知道自然在那裡終了,藝術在那裡開始。」

IMG_0045.jpg

 

12星座概念成形

      建築大廳就功能性而言,它是住戶或住戶的朋友們進出與等待的地方。在這樣一個場域裡,我們可能是在這,等待某個你珍視的家人或朋友。於是他想到了用12個星座來對應這裡的不同樣貌,映射著不同的個性、不同的時間、不同的故事,就好比百種感受與體驗般,代表米蘭雙星住戶的豐富與多彩。其中兩件大型230cm高的作品取名叫做 星辰冥想,整體系列作品以”Black Latte” 表現一種輕鬆與忙碌的攪拌感,以咖啡色調夾雜霧金的表面處理,映照著米蘭之星大廳功能與色彩基調的彰顯。

 

大謙堂米蘭專案_180607_0005.jpg

工作室牆上貼滿每一個作品的草稿圖

 

大謙堂米蘭專案_180607_0020.jpg

每一個細節和想法的產出。都是無數次的反覆揣摩

 

大謙堂米蘭專案_180607_0032.jpg

 

製作的難度

      主要難度在於每個作品本身的結構,要把線條解放,並呈現柔軟度,但依舊需要維持一種安定感,不能過於隨機揮灑。因此陶土成分比例拿捏需要恰到好處,再加上僅有兩個月時間需要完成10多件作品,其中還有高於230公分高的大型雕塑,這個大型創作,難度在於: 當陶土盤條成形到120公分高後,開始會有8mm的收縮,以作品圓周來說會整整縮到4cm,在變形狀態下,要一直上升,陶土乾濕度上的拿捏要非常仔細計算,不管氣候、通風條件、土質、人、時間等,都是一個挑戰。為了完成大件作品,甚至直接在大型窯爐裡完成所有成型的工作,減少搬運和進窯爐的困擾。雖然這個挑戰非常辛苦,但正在述說這種種困難的他,我們絲毫感受不到困惑與辛勞,反倒是對於挑戰的那種興奮感。困難對他來說,只是他創作的一種汲養來源而已。

 

大謙堂米蘭專案_180607_0001.jpg

 

大謙堂米蘭專案_180607_0015.jpg

大謙堂米蘭專案_180607_0011.jpg

 

未來計畫 

         郭詩謙在完成這個計畫後,未來除了在茶陶上持續努力之外,大謙陶坊也開始計畫生活食器的創作,他希望在茶藝之外,陶器能走入家庭生活,走入餐廳,讓更多層面的人,能更親近陶器。預計於2018年下半年陸續露出一些新創作系列。目前工作室已經搬至大溪,有了更大的製陶空間,而老街上的大謙陶坊則會繼續在老街上為大家服務。

 

15219567_1389029314472878_4510820110954886027_n.jpg

 

17264272_1539027772806364_3128543875529056993_n.jpg

【大謙陶坊】

地址: 新北市鶯歌區尖山埔路14號之1
02-2670-2245,0935-576958
營業時間 : 12:00-18:00
每星期二公休

mangonig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0.jpg

 

      近年受到矚目的環境友善日本建築師,來自於大阪的吉永規夫,他和他的工作團隊office for Environment Architecture,獲得”2018日本房屋環境設計獎二等獎。該獎項主要以"人居"為重點強調"生活"、環境"、設計三大主軸,相互協調一致性,這個特點一直是吉永先生在建築上的一個核心價值概念。

 

a6997c5e.jpg

吉永規夫夫婦

       陶藝家岩崎龍二在2013年時也曾委託吉永規夫設計一棟屬於" 陶藝創作者的夢想之宅",受到十分矚目的「陶器まつりのある家」
 
       這個夢想的建築位於大阪府東南富田林市,陶藝家岩崎龍二,由於創作因素,需要一個同時能夠將工作室和住宅融為一體,且適合陶藝創作者的一間屋子,秉持著取自於自然與自然共生的概念,希望能體現在它自身的建築上,於是他們找上了吉永先生。

653.jpg

黃昏的住宅光線透出形成一種獨特的氛圍

 

       但是剛開始接到案子的吉永先生十分苦惱。原來的建地,是一個狹長的空地,正面寬僅約3公尺寬,深度約35公尺。形狀狹長!! 對於建築用地來說,不是一個優良的型態。
 

1525616685439.jpg

後有農地,建築地是一個極為狹長的建地,並不十分優良

1525617386424.jpg

正面位於一個T字路口的交界處

642.jpg

挑高建築在社區中顯得特別突出

 

      同時位於近鐵喜志站附近,南面有一排住家公寓,北邊和東面是閒置的空地。望東可以看到遠處美麗的二上山脈。二上山自古,位於雄岳和雌岳間的日落風景被人讚詠,稱之為聖山。但在這個小鎮裡,如果你想要遠望二上山脈,往往會因為這一帶建築的高低差,而視野被阻擋,因此為了有好的景觀,加上延續周圍建築視覺的連續性,整個建築採用開放式結構,一方面也能兼顧到器物陳列與工作時的採光度,各個樓層間使用鋼製樓梯來連結,由地面樓層一直到延伸到天花板樓層。

 

photo2-thumb-400x533-3371.jpg
用連續角支架,支撐著屋頂的設計

641.jpg

在白天,可以清楚的看到街道來往的車輛,陽光也可以灑進來

644.jpg

用大面的玻璃讓室內與外面的視覺有穿透感,空氣流通也會更好

645.jpg

652.jpg

在頂樓放更可以遠望二上山的沙發,一個屬於陶藝家思考的空間

656.jpg

遠眺風景令人心曠神怡

 

       在內部結構設計則是使用連續角支架,支撐著屋頂,解決南面牆所受到的風壓。空間使用設計上,一樓是空間較大的連續式的工作室,二樓和三樓則是住宅空間。
 

646.jpg

一樓放置可以移動的木桌,客人來時是個很方便設計

647.jpg

牆上放滿作品,是裝飾也能安撫藝術家的心靈

648.jpg

由一樓直通三樓的大牆面

654.jpg

每個樓層間用黑色樓梯連接,每個角落都看的作品

1525616624407.jpg

把長桌搬移,立刻變成一個工作室

1525616643821.jpg

       由於是一個開放結構的關係,位於屋內工作時,如果是一個晴朗的好天氣,你可以一望街上熙熙攘攘的人們,室內空間與社區間的連結透過大落地玻璃的穿透,形成內外的交錯,不再是密閉的自我,更能呈現陶藝家與大地、空氣、自然的關係,透過與周圍環境的交流,而能為創作帶來能量。
 
651.jpg
窗外的二上山,二上山自古,位於雄岳和雌岳間的日落風景被人讚詠,稱之為聖山
 
       而外,社區的居民也可以在穿透式的玻璃看到關於陶藝家創作生活的一切,揉土、彎腰修坯、專注的神情,陽光灑在工作室的樣貌,山腳喜志小鎮一切的風與土,很自然地融入屋裡!! 
 
       建築、陶藝、藝術家,一個與自然合為一體的設計,一個陶藝家都夢想的住宅
 
1525616581313.jpg
岩崎龍二

30829320_188057118498292_850465664194838528_n.jpg

岩崎龍二作品

126721724.jpg

images.jpg

 

岩崎龍二作品

 

 
 
文章來源:https://www.archdaily.com/779859/house-for-pottery-festival-office-for-environment-architecture
圖片:https://www.takashidaibo.com/4381140 、岩崎龍二、office for Environment Architecture
 
文章標籤

mangonig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於北京三環裡的食器雜貨店,主要售賣各式各樣的日本作家器物,主要是食器,還有部分的茶具、擺件和雜貨配件。

640.jpg

641.jpg

“好想住在這啊,真想都買回去”、“不要拉我,這我也很喜歡”……可能是你常常在店內可以看到聽到的真實場景。
在這裡有各樣的手作器物,用陶、木與金屬雕琢生活美好樣貌。

742.jpg

743.jpg

一踏進這裏,與所在社區的橘紅色牆面不同,“待入荷”牆是平舒的亮白,沒有任何裝飾,門口牆上簡單的寫著“待入荷”三個字。90多坪兩層的店面,門前的街道車水馬龍,吵雜聲彼伏此起。

744.jpg

745.jpg

之所以名叫“待入荷”,店主李鶴說 : 待入荷意思在日本是“缺貨”的意思,而缺貨在店裡的確很常見,日本作家器物本身就具有稀缺性和唯一性,有些很受歡迎的器物賣完了,如果要再有,往往就是幾個月後,也有的可能會長達兩三年。

746.jpg

747.jpg

▲ 待入荷一二樓陳列空間

 

在平日的下午,店裡客人不是很多。店主李鶴留著俐落清爽的短髮,五官清秀,穿著簡簡單單的牛仔褲和黑白橫條紋長袖衫,她朝我微微點頭示意,和她的店一樣有著靜謐平和的氣質,讓人感到十分舒服。


 

真心喜歡一個東西到某種程度
宇宙會推動你跟它之間的距離

 


2007年李鶴從政法大學畢業,順利進入了事業單位成為一名公務員,按照一般人的計畫,端著鐵飯碗,結婚生子,一生平穩度過。但李鶴僅在公務員崗位上呆了一年就辭職了,她覺得“那樣的人生實在是太無聊了”。

748.jpg
▲ 待入荷店主 | 李鶴


辭職之後,李鶴也沒想好自己要做什麼,在這期間,她嫁了人,生了個可愛的女兒,當起了相夫教子的全職太太。全職太太每天在家變化各種料理給家人享用,做好的飯菜被她習慣都會拍下來發上微博,吸引了一票粉絲的關注,這讓李鶴大受鼓勵,為了能讓自己做的食物看起來更好看,李鶴開始在食器上下功夫。

749.jpg

750.jpg

751.jpg

▲ 李鶴拍攝的美食圖片

 

她第一個入手的是一個杯子,是日本手作匠人青木良太的作品。青木良太以白瓷系列聞名,他的作品從簡約中隱隱透露出金屬感,總給人一種寧靜祥和之感。他還善用銀釉裝飾器物表面,隨著器物的使用,銀釉開始氧化便有了歲月的痕跡。

752.jpg
▲ 李鶴入手的第一套食器是青木良太的白瓷作品

 

李鶴正是被這份沉穩寧靜的質感打動,她本身也喜歡安靜,沒事兒的時候就在家做手工,專注在自己的小時空裡。這讓我對她癡迷食器有了更深刻的瞭解,對某種東西著迷的人身上總有著深邃而沉穩的“內力”,他們珍惜情感與陪伴,最終想把這份寧靜的美好分享給更多的人,以物會友。

753.jpg

▲ 待入荷經常舉辦各種展會和手作課程


李鶴對食器的癡迷一發不可收拾。她把微博和微信名統統改為“食器瘋子”,還把家裡的櫃子裡、桌子上擺滿各種各樣的食器。因為早上想多睡會兒,又不耽誤老公和孩子的早餐,她會在晚上把餐桌擺好,甚至淩晨2點還在切菜……


因為對食器的喜愛,讓每一次做飯都有了“使命感”。她逐漸意識到,精美優雅的食器帶給她的是對生活的加倍熱愛。

754.jpg

755.jpg

開店的意義不是賣了多少錢,
而是我賣的器物給人們的生活帶去什麼

 


李鶴開店是必然的。她想把這種美好分享給更多的人,但又有些“任性”:她售賣的器物要先過自己這一關,甚至合作的藝術家也要與自己“有緣分”。

 

「有些人開店是為了掙錢,但有些人開店有自己的情懷在。」我可能屬於後者。”
她先是開了間6坪的小店,每週只營業三天,網路和門市零售同時進行。

756.jpg

本以為每週只忙碌三四天,其他時間可以做很多別的事,結果讓她沒想到的是,開了這家店之後,她幾乎每天都在忙活,拍照、運營、銷售、郵寄……全都得自己來,絲毫沒有其餘的空閒。

757.jpg

▲  店內陳列和更換小雜貨,李鶴都會親自動手

 

但依然讓她樂此不疲的是,她因為店鋪結識了許多朋友,有人專程從外地趕來找到她的店鋪,她們從器物聊到生活,無話不談,最終成為閨中密友。

「開店對我的意義不是我賣了多少東西,而是我遇到了多少人,多少人因為我的店更加注重生活的品質,讓生活精緻起來」

,李鶴告訴我器物的價值就在於此。

759.jpg


李鶴家裡大大小小的器物都不是用來收藏,而是會認真使用。可能一隻碗,一個盤子大幾百塊錢讓人開始不好接受,但她認為一旦擁有這麼一件器物,就更能體會到美好。“一盤普通的炒飯放進這個碗裡,也許會變的十分好吃。”

760.jpg

儘管對自己的小店有著極濃極深的感情,她仍然在2017年的4月份把自己的大店開了起來。“擴大店面是必要的,未來想辦更多的作家展需要空間。”待入荷會承接日本作家在國內的展,逐漸的也在接洽國內的原創設計師。“現在北京賣作家器的店鋪很多,做得也很好,我的店食器更多一點,而且我會更偏向於女性。”大店除了一些食器、擺件還多了原創設計師設計的首飾。

762.jpg

李鶴希望自己可以照顧到每個年齡階段女性的小情緒,二十幾歲渴望美好精緻和更多的疼愛,三十幾歲渴望關注、認同和更多的青春,其實無論年齡如何,渴望美好事物的心會伴隨女性一生。

每一個作家匠人,都希望你可以珍愛他們的作品

 

李鶴性子比較俐落,什麼都不喜歡拖拉。租下這間90多坪的大店,也僅用了一上午的時間做決定,裝修兩個月也是多虧了她的督促。她認為凡事拖的越久,方案就會有越多的變化。但這不代表她的店鋪不用心,當時將裝修方案大體定下之後,李鶴本人就開始進行店鋪的軟體安排了。

763.jpg

764.jpg

 

她喜歡在小的角落上發揮想像,用最小的空間營造最好的感覺,比如她最愛的店鋪一角,只有一張小桌,桌上放著一盞小檯燈,簡簡單單卻十分溫馨。她很看重燈光的作用,認為光線對於物品陳列和店鋪氣質的打造都有很大的影響。你們現在去待入荷看到的光線設置,都是李鶴一點一點調的,擺放的物品不同,光線的位置也有變化。

765.jpg

做這樣一家類似買手店的店鋪,選品、貨源是決勝的關鍵。開了店之後,李鶴去日本的次數越來越多,最長的一次去過八九天,去之前她都會把每一天的“任務”安排好。到了日本就開始馬不停蹄的拜訪作家、看展會,李鶴在日本組建了專業固定的經紀團隊,負責及時與日本作家洽談,完成細節的溝通。

766.jpg

767.jpg

768.jpg

▲  李鶴選款的風格多種多樣,有著令人怦然心動的美好

 

這裡有個非常奇妙的小故事,一旦作家的器物賣完了又特別受歡迎,就會徵求日本作家本人的意願,如果作家不再想做這件器物,李鶴也不會去嘗試說服,這件器物也許再生產就是幾月幾年後,又或者永遠不再生產。

 

這是她對作家的尊重,同樣因為這份尊重,李鶴有許多捨不得賣的器物。下面這件KIYATA的小抽屜曾有人出到十倍的價錢她也不願意賣,對於她來說,這件器物已經遠遠超出本身的價值,記錄著她與這位元作家之間的默契與深情。

769.jpg

770.jpg

▲ 日本倉敷意匠/KIYATA的木雕作品


李鶴對待入荷的未來沒有太遠的規劃,現在日本作家的展覽已經排到了2019年中旬,她想做好眼下的事情,維護店鋪的風格和特色,再抽空去學習下陳列。

開店以來,她每天都在變化,以前她不愛與陌生人打交道,現在會對每一位客人笑臉相迎。“有時候進來一位中年大叔,也不善言談。如果我不說話,他可能也不好意思開口,當我也開口跟他溝通,就會發現大叔其實對這些很感興趣,也很有研究,最後也變成了我的客人。”她喜歡這種變化,這間店裡有她喜歡的器物,喜歡的事情,更讓她成長和分享,在這裡遇到了更多喜歡的人。

 

李鶴常常會在微博發佈一些“店鋪日常”,很喜歡這種美好悄悄蔓延在生活裡,潤物細無聲的感覺。2018新年願望,用慢工打磨、認真雕琢的美好,驅散浮躁和不安。這是想開新一年的開篇,也一定會實現。

 

 

待入荷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新源南路16號世方豪庭一層
營業時間:11:00-19:00,週二店休

 

文章標籤

mangonig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640.jpg

日本陶瓷家大谷桃子、大谷哲也夫婦
居住在日本六古窯之一的信樂滋賀縣町。
桃子在美國留學時期,
曾在印尼巴里島生活半年,
豐富遼闊的田園風景影響了桃子的創作歷程,
熱帶植物中的香蕉葉與荷花大量出現在作品當中

 

 

 

641.jpg

大谷桃子、大谷哲也夫妇

 

642.jpg

大谷桃子的陶器具有粉引陶器的溫暖觸感,
在器物上以獨特的線刻技法
勾勒植物線條,虛實留白,
將每日生活的感情投注在陶瓷上。

643.jpg

644.jpg

645.jpg

大谷先生說自己並不是通常人們認為的
那種個性很強的作者,
只是個非常普通的人,沒有什麼特別的愛好,
反而更熱衷於的是過好每天的生活,
特別是認真的準備飯菜,
和家人一起享受一日三餐的樂趣,
因此更為注重器皿的實用性和舒適性,
創作器皿時“如何提高生活品質”就成為了最基本的理念。

646.jpg

647.jpg

648.jpg

以減法為概念製作的器皿,消除了很多創作要素,
為所盛放的料理帶來了更多的可能與空間。
不止如此,還考慮到
是否可以輕鬆疊放收納,是否便於清潔,
以及滿足增添家族成員時的需求。
以“可以用一生”的想法
製作基本款的器皿,是大谷先生一直所堅持的。

649.jpg

650.jpg

651.jpg

父母都是陶藝家的大谷桃子,在幼年時
就與家人一同從京都遷居到了信樂。
雖然是在陶藝的世界裡長大,
然而真正讓她對陶藝產生興趣是在大學畢業後,
當她思考今後要靠什麼生活時,
父母的生活方式讓她意識到
能夠靠自己熱愛的工作在鄉間安靜地生活,
養育兒女是多麼美好。用自己的雙手
創造這一切的嚮往,促使她走上了制陶之路。

652.jpg

653.jpg

654.jpg

大谷桃子的作品
富有著女性特有的沉靜氣息,
常以蓮花、香蕉葉等熱帶植物為主題,
用含有豐富鐵元素的信樂土成型,
白色為底色,再以綠、青、黑色的顏料
一一劃勾勒出圖案。

 

655.jpg

656.jpg

657.jpg

在制陶時,大谷桃子總是在思考與食物有關的事。
比如“今晚做什麼吃呢?”、
“這個盤子應該和蛋包飯很配”之類的。
她說,當想著與食物有關的事時,
很多對於器皿的靈感就會不斷湧現出來。

658.jpg

659.jpg

660.jpg

661.jpg

662.jpg

663.jpg

664.jpg

668.jpg

669.jpg

670.jpg

文章來源: https://mp.weixin.qq.com/s/qCjQdRLE-Lg8PmTcSJL-tg

文章標籤

mangonigir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